2015.11.17 New Order @ O2 Academy Brixton

by DOPM

踏上大不列顛島前,在台灣便先購入了New Order演唱會的票,購票的過程沒有像另一支新浪潮傳奇樂隊Depeche Mode那麼曲折,但能夠親身見證New Order的演出依舊感到很幸運,他們的許多歌曲已經融入一幕幕的回憶片段;另一方面,也很好奇少了貝斯手Peter Hook的New Order究竟有什麼變化。表演前一週得知暖場團是The Horrors更是感到興奮異常,即使沒有特別喜愛去年的《Luminous》專輯,仍然很期待聽到他們會怎麼呈現較為甜美的新風格。

演出當天和倫敦的朋友一起前往,到現場前第一次拜訪英國人的家,一切都很新鮮。和看Ride的時候觀察到的相同,看表演對一般非重度樂迷的英國人來說,最重要的目的是放鬆和社交,音樂現場讓他們拋開平時的拘謹,開懷飲酒、談笑甚至衝撞。

到場時The Horrors的表演已經開始,正好聽到〈In and Out of Sight〉的前奏,這首歌為這個夜晚定了調——整晚將充滿使人愉悅的舞曲。緊接著的〈Sea Within a Sea〉鍵盤的份量加重並添加額外旋律,如果專輯版本是灰階色調,現場版就上了色。雖然The Horrors的音樂少了些神秘感,友人注意到團員依舊隱身在舞台燈光之後,和上次台北的表演一樣,觀眾只能看到團員的動作而不是臉部表情。

〈Still Life〉的合成器片段響亮而復古,給人時空錯置之感,主唱Faris Badwan的酷勁與歌曲中的深情所產生的衝突,讓這首歌的訊息深印心底。結尾的〈I See You〉可說是整晚高潮,前半部的流行曲風讓同行友人紛紛問起這首歌是不是樂團傳唱最廣的歌,最後各件樂器結合的奏鳴非常壯麗,令人難忘。

New Order的部分開始前,友人提議大夥移到舞台前方,我們越過一排排的觀眾到Brixton Academy的左前方位置,開唱前觀眾的情緒已經十分高昂,等到〈Singularity〉一響起,前方的觀眾馬上陷入瘋狂,摩肩接踵地跑跳起來。我已經習慣在演唱會中把注意力放在聲音,但對一些觀眾來說,他們會用整個身體來體驗一場演唱會,在台灣看到他人用這種方式感受音樂會感到很有趣,但在異國就必須注意自身安全,我們稍微後退了幾排,離開「搖滾區」。

可能因為站的位置不是音場最佳的地方,經典歌曲〈Ceremony〉理應令人感動,但低音顯得不足。〈Crystal〉聆聽經驗較佳,Bernard Sumner的吉他與演唱皆有到位,流暢的音符注入耳道,幸福感油然而生。〈586〉、新歌〈Restless〉、〈Lonesome Tonight〉成功維繫著現場的歡樂氣氛,當下最重要的事就是什麼都不要想,跟著音樂移動身體。全場最精彩的歌曲對我來說是〈Your Silent Face〉,Gillian Gilbert彈奏的合成器聽起來飽滿、充滿故事性,就算在喧鬧的現場仍然能聽到歌曲中的疏離與孤寂。

在女歌手Elly Jackson上台和Bernard Sumner合唱〈Tutti Frutti〉和〈People on the High Line〉之後,不知道是因為空氣稀薄,音場欠佳,或者每首歌的節奏都十分類似,我的注意力開始渙散。〈Bizarre Love Triangle〉、〈Waiting for the Sirens' Call〉、甚至平時極為喜愛的〈True Faith〉都沒有引起太大的情緒波動,直到聽到〈Temptation〉我才有大夢初醒之感,可惜低頻部份過於模糊,與記憶中的版本有不小的差距。迷茫間,我反而受到現場的投影影像吸引,這些畫面經過精心策劃,有紀錄片片段、幾何圖形動畫、高科技產品的運作和各種移動的場景,就算因為個頭嬌小而看不到團員,也能享受視覺饗宴。

安可曲New Order表演了前身Joy Division的歌曲〈Atmosphere〉和〈Love Will Tear Us Apart〉,看到Ian Curtis蒼白的臉出現在布幕上,當下只覺得違和。無論喜不喜歡目前New Order陣容所唱出的版本,當時年輕的Bernard Sumner、Stephen Morris和Peter Hook在痛失團員的情況下繼續做音樂,轉換風格並達成極高的藝術成就,對我來說這才是Joy Division/New Order的歷史最難能可貴的面向。用〈Blue Monday〉結束更是適合不過,這首歌寫得奇怪至極,機械化的演繹方式完全傳達出工作日的煩躁,不管經過多少物換星移,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首歌。就算不完美,還是很感激New Order今年帶來的新作品與表演,這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by Debby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