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tape] Thank you, David Bowie!

by DOPM

一月十一日的早上一起床,就在Facebook上看到David Bowie去世的消息,當下覺得難以置信,因為不過幾天前才聽到他的新專輯《Blackstar》,沒想到這竟然是他告別人世前送給歌迷的禮物。

雖然人在倫敦,能夠即時聽到BBC 6Music為Bowie做的紀念專題,也有機會親炙歌迷在Brixton為他設的祭壇,但緬懷Bowie的儀式橫跨了歐亞大陸,我們在地球兩端討論關於Bowie的一切。

Bowie的肉身已經火化,但他多變的形象、傑出的藝術成就將會一直留在樂迷心裡。DOPM挑選了十五首我們喜愛的Bowie歌曲,並簡述這些歌曲對我們的意義。

YouTube:

Spotify:

Apple Music:

Apple Music

1. V2 Schneider (1977)

出自《Heroes》的〈V-2 Schneider〉據說是Bowie要向Kraftwerk團員Florian Schneider致敬的曲子,這首歌以樂器演奏為主且沒有明顯的主旋律,唯一出現的歌聲就只有Bowie隱晦的唱著曲名。受到Kraut-rock的影響,可以聽的出他這時期對環境聲響相當感興趣,曲中的薩克斯風演奏以及火箭升空般的吉他乍響更讓曲子顯得與眾不同。
(by P)

2. Sound and Vision (1977)

如果要說我最喜歡哪一張David Bowie的專輯,答案肯定是他柏林三部曲中的《Low》,當中的第四首歌〈Sound and Vision〉不管是吉他編曲還是主旋律都給人一種俏皮的感覺,但Bowie的唱腔卻是略帶憂鬱的,他描述他所處的房間充滿了藍色調,他待在那裡無所事事,沉浸在孤獨之中,等待聲音與視覺所能帶來的喚醒。
(by P)

3. Sweet Thing/Candidate/Sweet Thing (Reprise) (1974)

《Diamond Dogs》當中相連的三首歌可說總結了David Bowie音樂生涯的重要成就,他是個出色的表演者,並且極度擅長將怪異難懂的內容用戲劇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像〈Sweet Thing〉這首歌描繪類似George Orwell《1984》一書中的反烏托邦世界,當中的人們進行挑戰禁忌但疏離的性關係,但Bowie在字裡行間留下許多謎團,古怪的樂器編制、他誇張的聲音表情,接續的〈Candidate〉和〈Sweet Thing (Reprise)〉更加深歌曲的神秘色彩。或許他和愛爾蘭作家James Joyce一樣企圖在創作中佈滿迷陣,讓我們這些後輩能花上許多時間去解謎。
(by D)

4. Heroes (1977)

猶記第一次聽到Heroes的時候,像是被音樂電到一樣。每次聽到開場那飄渺的電吉他,加上Bowie嘶吼地唱著 “We could be heroes, just for one day” ;儘管不能永恆,但透過音樂感覺已經相當接近,像是Bowie替我們唱出了追求超越現實生活的願望。
(by F)

5. Space Oddity (1969)

這首曲子也許是除了〈Heroes〉 之外,最常在電影片段裡出現的Bowie歌曲。雖已無從記憶首次聽到這曲子是何時,但很清楚記得被〈Space Oddity〉深深撞擊是從Exitmusic翻唱的版本開始。那是所聽過翻唱版本中最哀傷孤寂的,完全沒有之後電影〈白日夢冒險王〉所賦予的,對於冒險壯遊的致敬崇拜,唯一感受到的就是向世界、親人告別的單純感傷。不過Bowie最原始的版本並未如此煽情,迎向無垠未知的孤寂的同時,似乎也唱出Major Tom對世事雲淡風輕的超脫,然而那句" Tell my wife I love her very much, she knows" 還是讓人聽得心碎不已。
(by H)

6. Modern Love (1983)

法國導演Leos Carax在他的電影〈Mauvais Sang〉中穿插了這首〈Modern Love〉,這首歌與影像一直在我心中難以磨滅,他的歌聲完美的將為愛瘋狂的感覺表現出來,電影中橫向的鏡頭抓準了Denis Lavant在街上奔跑的畫面,這一幕實在太古怪了,不印象深刻也很困難。然而在另一部電影〈Frances Ha〉也用了同樣的歌曲在女主角於紐約街頭奔跑的畫面上,想必也是向Carax以及Bowie致敬,此後當我們在街上奔跑都會想起這首歌。
(by P)

7. Absolute Beginners (1986)

〈Absolute Beginners〉是Bowie出演電影的同名主題曲,個人非常遺憾還沒有看過電影,但因為Shearwater的主唱Jonathan Meiburg澄淨的翻唱版本而注意到這首歌。原曲的旋律及編曲都不脫八零年代流行樂的常見風格,不過看似普通的情歌還是寫得很有深度,相愛的人一起度過的每一天當中都宛如新手,因為每天都有不同的困境需要面對。令人琅琅上口的副歌充滿正面能量,結尾的弦樂也收得漂亮。
(by D)

8. The Next Day (2013)

睽違樂壇十年後所發行的專輯,雖然封面用上的是《Heroes》改編版本,但對我來說它更像是對於《Scary Monsters》闊別30多年後的遙相呼應,電吉他編曲同樣生猛有力,歌詞對現世的批判更是精準到位,像是左右連拳般不斷敲響醒鐘,一出場便讓人明白薑還是老的辣。
(by H)

9. Warszawa (1977)

《Low》應該是我個人最愛的Bowie專輯。而主要原因正是因為它的B-side,放了四首類似配樂般的組曲。整個氣氛冷峻陰森,可是旋律卻又是優美神秘。與Brian Eno聯手下譜出了搖滾樂裡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專輯B-side。但是,我卻對它愛不釋手。
(by F)

10. Ashes to Ashes (1980)

Major Tom二度現身,也讓世人對於〈Space Oddity〉有了另一層的解釋:或許Major Tom不是位航向太空的壯烈英雄,而是個嗑藥嗑昏頭、嗑掛了的癮君子。充滿funky氣味的bass線條深深吸引著我,而《Scary Monsters》或許也是David Bowie眾多專輯中,電吉他聽來最生猛的一張專輯。同時也覺得在這張專輯之後,David Bowie的音樂生涯便開始走下高峰,即便〈Let's Dance〉帶來其生涯最成功的商業成就。
(by H)

11. 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 (1970)

Bowie有許多歌曲的主題都涉及到個人的身分認同,過往覺得不被世界理解,不被同儕接納時,總會循著Bowie的歌找尋情緒出口,〈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也是其中之一。為依附這個世界的法則而不斷改變自己,直到最後真我站在面前時,卻已再也不認得他了。
(by H)

12. Oh! You Pretty Things (1971)

David Bowie喜愛閱讀,歌曲中常可以看出文學或哲學的影響〈Oh! You Pretty Things〉引用了尼采的「超人」學說,但Bowie使用了較為隱晦的 "homo superior" 一詞。超人對世俗價值觀抱持懷疑的態度、甚至鄙視,他能夠在虛無的生命中找到自我的價值觀,並且依自己的意義創造人生。Bowie在這首歌中描寫守舊勢力的失勢、由年輕世代主宰的新時代已到來,此刻正值他挑戰性別與性傾向疆界的時期,他在副歌激昂的聲音聽得出他對更自由、提倡解放的世界充滿自信。
(by D)

13. Letter to Hermione (1969)

〈Letter to Hermione〉是David Bowie寫給初戀女友的歌曲,同樣收錄在《Space Oddity》專輯的歌曲〈An Occasional Dream〉也是以她為主角。雖然這個時期的David Bowie已經在創作中注入他無限延伸的想像力,但首次戀愛刻骨銘心的記憶讓Bowie在這些歌曲中展現出他脆弱易感的一面。細膩的吉他撥弦和Bowie輕聲的吟唱就像我們腦海中所留下逝去戀曲的畫面:遙遠、泛黃但美麗,當他唱起"But did you ever call my name just by mistake?"的那一刻最令人心碎。
(by D)

14. Stay (1975)

〈Stay〉是《Station to Station》中的第五首曲子,這首曲子的編曲相當具有層次感,帶有放克的節奏,但又含括了Bowie獨有的憂鬱感。選這首歌,也只是因為我們想請他不要離開他的歌迷與親朋好友,留在這個世界繼續帶給大家令人驚艷的作品,但最後又有誰能真的永遠留下呢。
(by P)

15. Lazarus (2016)

Bowie傳奇的一生可以算是全都掌握在他自己的手裡。他創造多個角色 (包括電影裡),決定他們的個性與造型,唱出他們的故事,演出他們的靈魂,最後甚至結束他們的生命。在知道終點將要到來,Bowie也要為自己/樂迷們精心策劃他的謝幕場景,推出《Blackstar》作為他告別人生與音樂舞台前的最後輓歌。特別選〈Lazarus〉這首歌,不只是因為和他的過去因緣際會的關係,而是這真的是很棒的一首歌。充滿悲劇性的薩克斯風、破音的吉他刷弦,加上Bowie哀傷的唱腔唱著為自己的死亡所寫的墓誌銘。R.I.P David Bowie.
(by F)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