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s N' Roses - Appetite For Destruction (1987)

by DOPM

假使採取比較鬆散的定義,我即將進行的書寫或可視作某種「翻案」。這並不意味Guns N’ Roses在搖滾樂史上的地位真有那麼不堪;相反的,他們在行將步入「搖滾大叔」階段的樂迷心中,也許仍是難以取代的存在。既然如此,何苦翻案?實在是因為時下「小清新」當道,似乎再也容不下Guns N’ Roses的狂躁和俗艷;昔日狠狠刺痛泛道德論者的各種離經叛道,如今亦隨著原裝成員的各奔東西,化成無從追憶的恐龍傳說。

我承認我也曾恥於向人坦露自己對Guns N’ Roses的真實情感,並武斷地將對他們的喜愛比作「全天下搖滾樂迷都會犯的錯」。然而,這樣的切割終究是虛妄且經不起檢驗的。Guns N’ Roses的音樂絕非僅是一群壞胚子用來發洩情緒的暴力展演,更無法單純的歸為高中熱音社的遙遠鄉愁。簡單來說,他們值得更深的聆聽與探索。

這張發行於1987年的《Appetite For Destruction》是Guns N’ Roses的首發專輯,若說是他們最好的作品大概也不會招致太多的爭議。如果每張專輯都具有一股「氣質」,無疑地《Appetite For Destruction》與Oasis的《Definitely Maybe》確有不少神似之處。兩者一樣桀驁不馴,毫無保留地展露「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除此之外,Axl Rose與Liam Gallagher—兩組樂團的主唱兼頭號麻煩製造者—還有著類似的成長背景,各自經歷了遭父親虐待的童年、鎮日打架偷竊的少年及三不五時罷唱的樂手生涯。

毫無疑問地,性愛、酒精和藥物是Guns N’ Roses成員的靈感來源,從歌曲中亦不難瞥見這些墮落繆思的身影。〈It’s So Easy〉即是在描寫因唾手可得而日漸無感的性愛。這支單曲當年受到若干女性主義者的抨擊,認為Guns N’ Roses將女性視為被宰制的客體,詞作有物化女性的嫌疑。 試看以下這段極度政治不正確,又充斥著厭女情節的歌詞:

Ya get nothin’ for nothin’
If that’s what ya do
Turn around bitch I got a use for you
Besides you ain’t got nothin’ better to do
And I’m bored

雖然也有部分樂迷嘗試提出異議,主張此曲的真義乃是諷刺那些成天只想和搖滾樂手發生關係,以求「飛上枝頭」的骨肉皮們。不過,從Guns N’ Roses日後每每在下塌飯店召妓的「惡紀錄」觀之,前項說法似乎可信多了。

至於對藥物無可自拔的依戀則在〈Mr. Brownstone〉中得到最赤裸的見證,Axl Rose歇斯底里的低吼:

I used ta do a little
but a little wouldn’t do
So the little got more and more
I just keep trying’
ta get a little better
Said a little better than before

如此真切的自白看了真讓人捏把冷汗,不是嗎?我一向認為Guns N’ Roses散發出的危險氣質源自於他們的毫無保留—就像Bono在〈Who’s Gonna Ride Your Wild Horses〉開頭所寫的“You’re dangerous, ‘cos you’re honest. ”—  他們直接且寫實地刻畫掙扎,從不搞什麼〈Beetlebum〉和〈So Young〉般的晦澀隱喻,逼著你直視黑暗才是他們的專長。

於是,「赤誠」(而非「毀滅」)成為整張專輯的核心精神,也只有從這一點出發,我們才能清楚地理解情歌〈Sweet Child O’ Mine〉存在的意義,那象徵著Guns N’ Roses成員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無論是歌詞所描繪的童年,或是Slash經典卻略帶馬戲班童趣色彩的吉他Intro都在在指向這點。我們甚至可以說〈Sweet Child O’ Mine〉與〈Think About You〉(天哪,這歌詞的肉麻程度直逼The Beatles少女殺手時期的泡泡糖情歌)共同為《Appetite For Destruction》拖曳出一個嶄新的維度,使得整張專輯不致一路墮落,而染上一抹「矛盾」的色彩。

或許更顯著的例子是壓軸之作〈Rocket Queen〉。這首與〈Paradise City〉同樣超過六分鐘的曲子,有著絲毫不遜於前者的起承轉合;此外,他更罕見地(至少在這張專輯中)以慓悍的節奏組開場,凸顯了Duff McKagan與Steve Adler身為樂團骨脈的重要性。然而,全曲的「亮點」卻是摻在Bridge裡頭的女子叫床聲,其益發高拔的呻吟非但沒有令人臉紅心跳,反而使人肝膽俱裂—原來這一切都是「玩真的」!正當你為樂團淋漓盡致的惡感到可怖時,旋即迎來的卻又是這樣的呼喊:

Don’t ever leave me
Say you’ll always be there
All I ever wanted
Was for you
To Know that I care

你可能會問,一張喚做《Appetite For Destruction》的專輯以如斯心折的方式收尾,不會太「娘炮」嗎?我的回答是:完全不會。簡言之,〈Rocket Queen〉不僅具體而微地凝縮了前所述及的「矛盾」特質,更暗示了樂團的衝突性格,充分彰顯了(暴戾的)槍與(華麗的)玫瑰的名號,試問還有哪首歌比他更適合作為終曲呢?

〈Nightrain〉則是這張專輯中我最鍾愛的曲子,他有著Izzy Stradlin飽含旋律性的吉他riff(不得不說,他的出走對Guns N’ Roses的傷害甚巨)、Slash令人血脈噴張的獨奏,以及Axl Rose生猛的vocal演繹,outro亦完美地勾勒出喝茫後宛如搭上一班夜車駛向永無止盡的昏暗的意象。我向來不很喜歡fade out,總認為那太過草率隨便,然而〈Nightrain〉採用此法收尾,我相信的確是有意象上的考量的。

如果你厭倦了那些迂迴曲折的歌曲,急切地想重回那有血有肉、體感豐厚的搖滾的擁抱,那就試試看《Appetite For Destruction》吧。小心!他會使你胃口大開的!

by Faun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2